职场的差距是如何逐渐拉大的

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规划

    职场的差距是如何逐渐拉大的,为什么同期的同学、同事发展的顺风顺水,而你的事业发展总是在停滞状态,没有任何突破。因为你只会“卖时间”。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,曾经一起奋斗的同学们,收入差距一点点地拉开了,渐渐地,连前面人的背影看不见了。但是你要有信心,相信这只是暂时的,因为真正的差距,并不是不敢看朋友圈,而是打开朋友圈也无所谓了。这一切,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?毕业前两年:“职业化”拉开了30%的差距,职业化,这就是新人向职场人转变的第一步,差距就从这里开始。

    网上有人吐槽,是个负责系统运维的职场新人,抱怨老板不考虑员工感受,新系统更新永远是半夜12点;出门永远要带着笔记本,不管洗澡还是啪啪啪,一个电话,第一反应不是穿衣服,而是上网。后面的回复更精彩,一个程序员老鸟,提供了一段有大片即视感的回忆:

    股市暴跌那一年,巨大的成交量把证券营业部的系统搞出故障,整个运维部门全体出动,一半的人紧急抢修,另一半人呢?拼死抵着办公室大门,不让门外操着板凳的愤怒股民冲进来。事后,头儿安慰他们说:“你们觉得委屈,营业部经理被打成脑震荡跟谁说理去?你怪那些股民?人家一分钟要损失好几十万,我听说还有人两三倍透支,倒欠了营业部几十万。”

u=1938295162,2550324150&fm=11&gp=0.jpg

    所谓职业化,就是站在职业角色的立场上,重塑自我,理解合作伙伴,考虑客户心理,而不是以个人的立场看问题。

    现在学校教育越来越崇尚个性了,所以很多人一进职场就先蒙圈儿了。公司体制本质上是集权的,领导们就是大大小小的独裁者,员工首先是职业化的执行者,才能保证高效率。不过,工作前两年,大家都是在起薪点“起跑”,你“职业化”转变得早,顶多也就拉上30%的差距,很多人并不重视。

    但这关不扎实,下一关“技能化”上就要吃大亏,埋下了日后差距的隐患。毕业三到五年:“技能化”拉开了一倍的差距,不能“技能化”的知识和能力,就不能变成工资单上的数字。

    一位体育记者介绍工作经验时说,采访一场赛事,赶到场地后,先别急急忙忙地找人采访,一定要找到洗手间,把最不可预知的风险排除掉。一位都市报老编辑对新编辑说,这个行业你能做多高我不知道,但能呆多久,取决于你正常写稿的速度。一个职业投资者和一个业余股民的最大区别,不是预测走势的能力,而是前者只搞自己能搞的行情,后者三天不搞就憋不住了。就连一个职业诈骗犯也清楚,第一步不是去骗人,而是用弱智短信筛选出容易上当的傻子。

    职场的差距是如何逐渐拉大的,在工作的前两年,你加班到天明熬出来的工作成果,最后是一堆毫无用途的垃圾,领导还要安慰你,谁让你是个拿底薪的新人呢?但想要你的薪水以每年30-50%的速度往上涨,你必须让你产出的价值大于你付出的成本。唯一的保证,就是“知识技能化”。

1763